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最年輕的會計師掌門人馬國柱 地雷股拆解王牌

文章出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79463


最年輕的會計師掌門人馬國柱 地雷股拆解王牌

撰文 陳 免

二○○四年,博達案發生,重傷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侯建(KPMG),事務所內一度風聲鶴唳,經過一番組織重整改造後,如今宛如脫胎換骨,而主導這次蛻變的,就是七月一日剛上任主席的馬國柱;他是目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中,第一位五年級生。

兩年多前,剛接任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
)執行長的馬國柱,在合夥會計師的邀請下,一同前往某企業提案有關國際稅務問題。當時競爭對手還包括另外三大會計師事務所,馬國柱當場在簡報時出奇招,建議該公司應就代工、品牌進行分割,如此才能一併解決全球稅率問題。

出發前,馬國柱就分析KPMG在本案勝算有多少,如和其他三大都一樣是稅務提案,他估計即使案子拿到,一定是最低價者得標,故公費也不會太高,因此提案一定要有附加價值。

果然,在馬國柱壓陣下,最後KPMG順利拿下該案,而該公司在兩年半後,也如那場提案簡報中的建議,完成完美的分割。

「他是一位很好、很專業的銷售人員。」KPMG營運長陳富煒如此形容七月才正式上任的新所長馬國柱。不只是兩年前的那個案子,向來就是以「會計師是專業服務業」自許的馬國柱,總是能以客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在事務所其他合夥會計師眼中,馬國柱就是能夠明辨哪些事物是客戶想要的,提案時找他一起出去,案子很容易成。

在馬國柱二十幾年的會計師生涯中,很多事情到他手中總是能順利解決。他在處理事情時,不會只看他被賦予的那一部分任務,很多事他在腦中這麼轉著,「如果是我來處理,會怎麼做?」然後,等事情真的到他手上,馬上就得到解決之道。事務所一位會計師說,現在很多企業只要有問題,「大家去找他就對了!」

棘手企業問題終結者
完美處理中強後,政商關係複雜的SOGO、財務狀況麻煩的太電、力霸,都交給了他


馬國柱處理過的問題企業很多,一九九九年中強重整案中,馬國柱被銀行團指定擔任檢察人。雖然當時銀行團並沒有要求他對於中強案提出什麼解決方案,不過檢察時,他大概了解中強這家公司怎麼了,心中也盤算要如何處理。

後來,法官再指定他為監督人,在強力接管中強的情況下,他守住中強光電、業強,留下有價值的品牌和經銷管道,把工廠切割賣掉,成功重整中強。

之後,包括牽涉複雜政商關係的SOGO案、財務狀況最麻煩的太電案及最近的力霸案,馬國柱都參與協助處理,或是受相關銀行委託擔任顧問。

處理事情很全面,早在一九九二年馬國柱就展現這方面的長處。在離開待了四年的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後,當年才三十一歲的他,就到美國一家美、日、台合資的登山自行車公司。

一時合作變成長久關係
第一家輔導上市的寶成,在裕元到香港上市時,還找他當顧問


原本他只想到美國念書,順便打工賺點生活費,在處理了這家主要由日本岩井商社主導的跨國企業的庫存問題時,發現庫存所產生的問題只是表徵,背後真正原因是產銷溝通出問題,還有大股東之間對產品策略不一致。

於是馬國柱提出解決方案,受到日本人的信任,兩個月後,他從副總特助升為副總,四個月後成為總經理。把事情成功處理後,日本老闆給他的獎金,甚至是馬國柱有史以來的薪水最高峰,一年後他回到會計師界時的前三年所得,只有在美國時所得的三分之一。

代表台、日公司、美國的一些股東,和經銷商及公司員工進行談判,處理解決跨國分割業務的這一年,他認識了不少人,包括和美林、摩根等投資銀行的人建立交情,至於日本商社方面,至今關係都還維持得很好。

在這一次的美國經驗中,馬國柱採用的分割處理,對當時的台灣而言其實都還很新;但美國第一波購併在一九八○年代發生後,企業分割合併、組織重整就已經非常盛行。

為什麼馬國柱能夠運用這麼新的觀念?這就要回顧他念研究所的時候。

馬國柱就讀政大會研所時,正好有一大批剛從國外念書的學者回國,帶回最新會計學觀念;加上會研所教授鄭丁旺把馬國柱找來一起做一些研究案,也因此給了馬國柱「磨練」的機會。當時接的案子,包括了中國石油、榮民總醫院等。「我研一念完,論文也就寫好了。」把論文和研究案結合,讓馬國柱很快就完成別人要花兩年才能完成的碩士學業。

不過研二期間,馬國柱也沒有因此就無所事事,除繼續協助老師做研究,他還到眾信工讀,同時每期幫《會計研究月刊》寫稿。

另外,他跑到政大社會科學圖書館,把館內一千多本和會計、管理有關的國外博士論文都讀完,並且強迫自己每一本論文都用一張A4的紙張摘錄重點。到現在馬國柱家裡的書櫃上,還有這一千多本博士論文的摘要。

研究所畢業後,馬國柱正式成為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的一員。研二工讀時,他就考取會計師資格,那個年代會計師很不好考,像他這樣在二十幾歲就考上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後來考上會計師到眾信實習的人,年紀都比馬國柱大,但還是由比較「資深」的他來帶。

在眾信將近五年的期間,馬國柱也和服務的客戶建立深厚的情誼。他第一家簽證的公司是華新麗華,當時和焦家建立的關係至今仍然很好。寶成則是他第一家輔導上市的公司,後來裕元到香港上市,蔡家也找他當顧問;而台灣第一個應收帳款買賣帳,就是馬國柱當時幫寶成做的。

一九九二年,待在美國跨國企業的那一年,讓馬國柱看到不同文化的組織管理存在著致命的鴻溝,也讓他對全球化的體認特別深刻;而在安侯建業期間,更令他感受到全球化浪潮下,想永續經營一家百年企業,必須有所作為。

他在九三年回國,成為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九八年安侯建業合併,兩年後,他出任副所長。兩家事務所的合併,代表不同組織文化的磨合、適應,這對當時的安侯建業是個挑戰;二○○○年前後地雷股橫行,不僅讓當時的KPMG踩到不少,社會對會計師要求提高,壓力也達到前所未見。

與其期待伯樂 不如當伯樂
年輕時獲得許多前輩提攜的馬國柱,現在也總不會忘記給年輕人多些機會


地雷股危機,也給KPMG帶來了轉機,馬國柱趁勢在事務所進行內部組織改造。改革多半會有雜音,但他總能順利化解。例如,事務所的年輕化,是因他認為企業永續經營,必須要做世代傳承。但如何讓既得利益者釋出權利,靠的就是他的折衝能力。

他告訴事務所裡的資深合夥人,「給年輕合夥人和經理人多一點的盈餘分配權、發言權和表決權,因為沒有優秀的年輕合夥人,這組織就沒有未來。」一番話讓資深合夥人同意「減薪」來栽培年輕人。

「不管是對一個人,或是對三個人,甚至對事務所所有人,他講話都很一致。」事務所執行董事張芷在經過觀察、驗證後,對馬主席有這番評價,也充分顯現出馬國柱在溝通協調過程中,是以誠意來展現手腕。

在馬國柱擔任主席之後,決策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也都由年輕的合夥人出任。自認在求學、就業期間,受到很多老師,以及會計師界前輩的照顧提攜,讓馬國柱心懷感念;到現在他也常跟事務所裡年輕的合夥會計師提到,「不能一輩子仰賴伯樂,也要把自己轉變為伯樂,去找良駒,絕對不要怕給年輕人機會。」(本文選錄自《今周刊》555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