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糧荒的真相-糧食為何會貴?農地不見了!

文章出處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901

糧荒的真相-糧食為何會貴?農地不見了!

油價飛漲、運費飆高、世界糧荒,三大沉默的海嘯聯手,使得全球化的勢力第一次受到反挫。全球化開始倒退,在地經濟重新興起時,台灣的土地和農業政策能否跟上時代?

是什麼使得台灣農地愈來愈破碎,農業生產力日低,而登記為農民的人數卻愈來愈多?化身農民,興建豪華農舍的都市人,為何田圓夢醒?為什麼高山砍林種茶和水果,破壞水土,平地農田卻休耕,拿來種植樹木?

當二十二萬公頃休耕農田,幾乎相當於台灣種稻的農田總面積,當台灣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僅剩三二%時,面對世界糧荒的台灣,應如何因應?台灣的農業,如何再有春天?

採訪╱汪文豪、辜樹仁 攝影╱黃明堂

「搶錢!搶糧!搶土地!」

這原本只是電腦線上遊戲的廣告台詞,如今竟活生生地在現實世界上演!

今年以來,全球鬧糧荒,埃及發生搶麵包踩死人、海地飢民攻進總統府、印尼民眾不滿高糧價發生暴動、印度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越南、泰國停止出口稻米,使得菲律賓面臨無米進口而糧食短缺的危機。

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Gary Becker)估計,假如糧價增加三分之一,富國的生活水準只會降低三%,但窮國會降低二○%。

糧食危機,終結了世人對全球化貿易下,「貨暢其流」的美好想像。如何想辦法「地盡其利」,增產最多的糧食,維持國家自主權,已成為各國政府思考的第一要務。

在台灣,雖然政府信心喊話,宣示國內稻米自給率高達九成,有三個月的存糧,以及有數萬公頃的休耕田可以立即復耕。但是,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只有三二%,日本四○%,韓國四二%,中國九五%,美國一二八%,法國一二二%,台灣實際偏低。

而台灣的穀物自給率(以熱量權數計算)從十年前的三○%,下降到目前的二四%(小麥、玉米不到二%)。這是因為過去為了平衡台美貿易逆差,十年之內,屬於大宗穀物的小麥、大豆,台灣全面棄種,玉米也減產七成,全數依賴自美國進口。因此,當國際穀物價格上漲,台灣的麵粉、油脂、豆類加工與畜牧等行業,受到最大的衝擊。

名列英國環境署公布的百大環保英雄名單的德裔英國經濟學者舒馬克(E. F. Schumacher)在《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一書中曾提到:「物質資源中,最偉大的毫無疑義是土地。研究一個社會怎麼使用土地,就能對它的未來有個相當可靠的推斷。」

全球糧荒下,觀察當前台灣的土地利用,不禁會對台灣未來永續發展,捏一把冷汗。

二○○二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農產品進口,為了不使生產過剩,價格崩跌,政府透過休耕獎勵來減產。從二○○二年到二○○六年,休耕面積增加五萬五千公頃,稻米種植面積減少四萬四千公頃。

被稱為「寶島」的台灣一年可收成兩期稻作。近年來,每年稻米種植面積大約介於二十三至二十六萬公頃,但也有約二十二萬公頃的農地休耕,其中將近有八萬公頃農地因為一、二期都沒有種植農作物,處於廢耕狀態。

十年來,台灣有四.六萬公頃、相當於約一千七百七十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耕地,從地球上消失。其中有相當於十五個台北市信義區的面積,拿去蓋住宅與農舍。

這造成了農田減少,農業生產力下降,而登記為農民的人數卻增加,多為都市人為了去買地蓋別墅,以嚮田圓夢。

房子與稻子爭地,成為糧荒海嘯下,台灣得面對的洶湧暗潮。

農地的青春痘效應

「農地不種稻子卻改種屋子,這是什麼碗糕?」在高雄美濃土生土長的荖濃溪有機農產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徐華盛問道。

被《天下雜誌》票選為微笑鄉鎮第一名的美濃,過去以種植菸葉文化聞名,即使受到進口菸草的衝擊,導致美濃的菸田面積大幅減少,但因地處荖濃溪上游,有著絕佳的灌溉水源,改種稻後,近幾年農委會舉辦的全國冠軍米競賽中,時常可看到美濃米得到佳績。

三年多前,徐華盛自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退休返回美濃,看到兒時遍布好水良田的環境,因為連接高雄左營的國道十號通車,帶入不務農的都市投資客後,使原有純樸的客家農村景色,被四處林立的「豪華農舍」點點突破,不禁大嘆,「發展有機農業的環境被破壞了!」

「有機農田最怕污染,這些別墅把生活污水排入農田的灌溉渠道,農民要向誰求償?」徐華盛問道。

農地的青春痘效應,也同樣在東北部的宜蘭上演著。

目前身兼梅花湖休閒農業區總幹事的鄒森均,從小就住在宜蘭冬山鄉。老家旁邊一塊約○.三公頃大小的稻田,存著兒時農忙下田幫忙父親的記憶。二、三十年前的冬山、三星與員山鄉,每逢七月份,盡是整片金黃稻浪迎風搖曳的畫面。

長大後,鄒森均在冬山鄉的市街上開照相館維生,伴隨政府十五年前規劃北宜高速公路的效應之賜,建商成為照相館最大的客源。因為建商在冬山、三星與員山鄉四處找農地蓋豪華農舍,完工後為了做廣告,會用相機把農舍拍得漂漂亮亮,將底片拿到鄒森均的照相館沖洗。

「早在大陸富豪團來台灣炒樓前,台北就經常有小富豪團到宜蘭來看農舍,」鄒森均記得,小富豪團來宜蘭看房的效應,在雪山隧道通車前特別明顯。建商先跟地主達成默契,以地主的名義,在三百坪(相當於○.一公頃)的農地上蓋佔地十分之一,約三十坪的豪華農舍。等找到買主後,再將農地連同農舍過戶。

對建商而言,購買農地與建築豪華農舍的成本,只不過六、七百萬元,轉手賣給台北來的投資客,賣個一千多萬以上都沒問題。

一來一往間,建商大賺四、五百萬,來自台北的都市佬,則花費相較城市便宜的房價,一圓田園休閒夢。

都市人的田園夢想,卻成為鄉村農夫的夢魘。

宜蘭的田園風光正在消失

鄒森均老家農田旁的豪華別墅,經常將帶有清潔劑的污水直接排入灌溉水圳,他的父親引水灌溉農田,發現距離取水口十公尺以內的稻子都生長不良,無法結穗。

「這些死去的稻子,只好當成田間過濾器淨水了,」鄒森均帶著農夫逆來順受的口吻,苦笑說道。

荒野保護協會前宜蘭分會長陳清枝觀察,三星地區一年大約會多出六、七十棟新農舍,去年甚至增加一百多棟。以前水圳有很多小魚蝦,現在農地蓋農舍,家庭廢水污染灌溉渠道,小魚蝦都沒了。

「宜蘭人最自傲的田園風光正在消失,如同把代表台北的一○一大樓打掉一樣,」他說。

開放農地種房子,不只代表好水良田被污染,更使農地破碎化,阻礙農業大面積生產、推動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的可行性。

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從二○○○年到二○○五年,台灣有耕地的農戶增加了近七萬戶,同期間的耕地面積卻減少近一萬八千公頃,將近八成農戶的耕地面積小於一公頃,導致農業生產指數降低了六.三%。

農地破碎化,意味著每個農戶生產的規模太小,生產成本無法降低,農業收入無法養活一家子,久而久之,年輕人不願投入農業,導致農村人口加速老化。年輕人不願留在農村,是因為農村沒有發展。農業在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比重從一九七六年的一一%,逐年下降到二○○七年只剩一.五%。農村勞動力向都市流動,每個農戶的人口數從三十年前的六人,到今天不到四人。離開農村的大部份是年輕人,使農村人口老化,老農找不到接班人,六十五歲以上男性農民比重已超過一二%,是二十年前的四倍。而且,由於耕地面積太小,農民無法只靠耕種維生,收入中的農業比重,三十年來減少一半,只剩下兩成。

「最後,台灣將無人務農。這是台灣農業發展的惡性循環,」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林國慶指出。

台灣的農地愈來愈破碎,肇因二○○○年一大錯誤政策。

當今台灣農村的圍牆或電線杆上,四處張貼著農夫兜售農地妄想一夕致富的仲介廣告。而農地上到處可見社會權貴及退休公教人員蓋「豪華農舍」,像劃分殖民地,一塊塊地割據農業生產環境的完整性。

「八年前錯誤的土地政策,新政府必須痛定思痛彌補回來,否則台灣將無法面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保育的挑戰,」中州技術學院校長、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大聲疾呼。

所謂錯誤的土地政策,就是目前農業發展條例中,允許耕地每○.二五公頃就可以蓋農舍的規定。這是導致當時擔任農委會主委的彭作奎,請辭下台的原因。

二○○○年總統大選,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三方勢均力敵,當時立法院國民黨與民進黨立委紛紛提案要求修改農業發展條例,要求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讓非自耕農可以參與買賣。並要求每宗耕地分割後的面積從五公頃放寬為○.二五公頃,並且可以蓋農舍。

當時的農委會主委彭作奎直奔總統府同意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卻堅持反對非農民購買農地蓋農舍。他認為,農地變建地,不但地價將崩盤,農地也將從生產工具變成有錢人的消費商品。

由於身為執政黨總統候選人的連戰選情告急,而宋楚瑜與陳水扁都贊成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蓋農舍。當時的總統李登輝為拉抬連戰選情,多次召見彭作奎到總統府晤談,要求農委會放寬農地蓋農舍的規定,爭取農民選票的支持。

彭作奎基於專業堅持己見,而國、民兩黨立委在立法院砲聲隆隆,發言修理彭作奎,逼得彭作奎為政策負責請辭。因此,李登輝決意放寬農地蓋農舍的規定,在國、民兩黨委員難得的共識中通過,但是連戰當年依舊敗選。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蓋農舍,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出來了,」彭作奎大大嘆了口氣說。八年來,農地被違規用來興建工廠、住宅或移作其他非農業用途的情況相當嚴重。

「這些住在豪華農宅內的退休公教人員與富商,取得農民資格後,並未從事生產,反而享有便宜的農保,甚至休耕補助。而且因坐擁農地,不必繳交地價稅,這有公平正義可言嗎?」彭作奎氣憤地問道。

彭作奎的呼籲,像是空谷迴音。在國會殿堂內,一直有股幽靈力量,想要進一步再放寬蓋農舍的耕地面積限制。

二○○七年六月,當立法委員忙著拚選舉之際,在民進黨籍立委林樹山領銜下,不分藍綠共有四十六位立委連署要再度修改農發條例。他們主張大幅度放寬興建農舍的面積限制,縮小到原有面積的四分之一,從○.二五公頃放寬至○.○六六公頃(約二○○坪),並迅速地一讀通過。

「這不得了,一旦三讀通過,台灣農業不用發展了,」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胡忠一回憶,他看到這項提案,急忙找其他立委分析利害,說明修正案若是通過,將導致台灣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房價崩跌,才暫時擋下修正案。

雖然新會期立法委員大換血,「但捲土重來的力量蠢蠢欲動,」胡忠一說。

竹林變茶園 山坡地超限利用

「農地破碎化」只是國土的危機之一,更大的危機在於山林的「超限破壞,」台大農藝系主任郭華仁指出台灣農業問題,不只在於興建農舍的面積限制,更出於沒有一套完整的國土規劃,使農村沒有長遠的發展願景。

台灣天然有機產銷協會秘書長張智閔就是因為山坡地超限利用而受害的例子。

六十三年次的張智閔,家族在南投竹山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山區有一片十公頃大小的孟宗竹林。這片老天賞賜的天然竹林,時常可見國寶級的保育鳥類藍腹鷴穿梭,更因為數十年來不必施肥、灑農藥,就能長出鮮甜的冬筍,很符合現代人強調有機飲食養生的需求。因此,他毅然放下已從事十年、年薪百萬以上的藥廠業務工作,全心投入發展有機冬筍的事業。

在他的努力下,他們的孟宗竹林不但成為全台第一家取得冬筍有機驗證的農地,還建立有機「黃金冬筍」品牌,在改良保鮮及運送過程後,價格翻了兩倍以上。在台北SOGO復興館的city'super頂級超市內,即使一斤賣四百元以上,依然搶手。

但讓他心痛的是,在他們竹林上方,最近有種植高山茶的農民買下林地,將山坡上所有的孟宗竹連同地下莖全部刨除,改種高山茶。

原本像是電影臥虎藏龍裡竹林迎風飄搖、青翠扶疏的畫面,頓時童山濯濯。一場大雨下來,泥水橫流,很令人擔心未來是否會發生土石流。

讓張智閔不解的是,在竹山,坡度超過四○%以上的竹林比比皆是,依規定只能維持林地的用途,為何卻能變更為農牧用地,種植高山茶?連水土保持局局長吳輝龍都指出,種高山茶的水土保持比檳榔樹還糟。為何竹山的街道上,到處可見高山茶農地轉賣的廣告?

為了保有自家竹林的完整,張智閔認為上方竹林地變更成農牧用地的過程有疑點,自力救濟四處探聽,發現有「地方有力人士」介入關說。

更讓他震撼的是,三年來,水土保持局在台中縣與南投縣核可林地變更為農牧用地的案件,多達一千五百多件,面積將近一千公頃,相當於四十座大安森林公園從地球上消失。他向南投地檢署檢舉山坡地濫墾,沒想到隨即有三、四名黑衣男子到他家恐嚇,將他家人痛打了一頓。

「平地放任農地休耕與蓋豪華農舍,山坡地卻放任發展高山農業破壞水土保持,台灣農業如何永續發展?」張智閔無奈問道。

全民皆輸的土地政策

「人如果失去對土地的情感,靈魂就飄浮了,」農村詩人吳晟說道。家住彰化溪洲的他,曾花費一年的時間,從濁水溪上游的南投山林,一路行腳到中、下游的彰化、雲林平原,觀察濁水溪流域的變貌。

看到青山被高麗菜、高山茶啃蝕得千瘡百孔,平地卻令其休耕荒廢,不是蓋豪宅,就是盜挖砂石埋廢棄物,吳晟大嘆現代人對土地沒有認同,所以才「短視地一再傷害我們的母親。」

二○○○年的農地政策是個全民皆輸的政策。

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農民。荒野保護協會前宜蘭分會長陳清枝指出,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其實讓許多農民夢碎。

老農民把土地賣掉,到市區買公寓,讓自己與兒女失去了與土地、自然和故鄉的連結,失去了自己的根,這是一輩子的落寞。等以後想要買回來時,得花好幾倍的價錢,但大部份不可能再買回來了。

其二,對於買農地、蓋農舍的都市上班族的田園夢,也很快就夢醒了。

買了農地、農舍,住進去之後才發覺周圍都是一堆爛房子。也擔心自己太過招搖,會不會惹人眼紅而發生不測?還得忍受臨近農田噴灑農藥的臭味,以及一堆蚊蟲叮咬。加上農村生活機能不若都市便利,失望之後只好再轉手賣掉,造成農地價錢雖不斷被炒高,卻再也無法從事農業生產。

其三,全民也是受害者。「我們為什們要關心農業、農地、濫建農舍問題?因為破壞環境是一種共業,不是我家掃乾淨就沒事了。糧食為什麼會貴?農地不見了!」陳清枝認為,農地被破壞、污染,種出來的農作物就不安全。沒有安全的糧食供應,最後受害的人就是都市中的消費者。

天下糧荒,是共業?還是契機?端看這塊土地上人們飄浮的靈魂,何時找到永恆的歸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