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issue/otaku/index.jsp
宅時代來了!在家領導流行 百萬宅男宅女 捲起新消費革命
「宅世代」的主角
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
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
他們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
生活、消費與流行走向,
宜家、愛迪達、BMW等企業
紛紛瞄準宅男宅女們作行銷。
這群與實體世界既近又遠、默默主導虛擬世界的宅族,究竟有何特色?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世代的到來?
文/李雪莉 攝影/邱劍英
一八九公分、九十公斤、頭髮蓬蓬捲捲的Magician
五年級生的Magician是音樂界名人,曾製作張震嶽 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有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人、還有一大堆不得不 「很多人會覺得我『宅』不起來,」點燃一根Mild Seven,張培仁用的詞彙明快、簡潔,活脫是個網路人。 誰是宅世代的主角? 許多四、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宅」,認為 事實上,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宅 「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知識宅 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青少年及小孩。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 宅世代有其光譜,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 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消費型態、文化品味 有眼光的企業、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 台灣起家、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有六百多萬會員的「愛情公寓」 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他們 網路世界由宅族發號施令 為什麼企業、政黨等實體世界的主宰者,也意識到在宅族活躍的網路世 從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一群科技宅男組合而成的3C社群 他們的威力已讓華碩等大廠的PDA手機上市前,選擇在Mobile 連政黨也意識到這股宅勢力。 不久前,美國CNN與YouTube合作,由網友向民主黨候選人麻 台灣的兩大黨和兩位總統候選人,也積極透過部落格寫日記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時代與宅世代的到來? 網路、3C、國家科技力 迎接宅世代 網際網路是宅世代全面引爆的關鍵。網路對宅族,像空氣 四年前,全台上網人數一千兩百萬不到,今年,全台上網人數已突破一 宅族不只在網上工作學習,更在網路上生活。幫已故網友辦網路告別式 《魔戒》三部曲譯者朱學恆,是最典型的宅男。 朱學恆每個細胞都宅。可以待在五坪大的臥室,好幾天不出門也不覺無 但他的朋友很多。部落格一更新,兩岸三地就有三、四千位網友瀏覽 就在這間臥室裡,朱學恆建立了開放式課程網站、集義工之力譯MIT Web2.0、數位相機的普及,也強化不可逆的宅潮流。 Mobile01執行長蔣叡勝發現,這世代是眼見為憑 寂寞的心靈渴望被注目 宅世代是先進國家的現象,更有台灣脈絡。原因是,宅 朱學恆指出,過去二十年台灣集中發展資訊與電子產業 過去宅男多,現在宅女因市場需求也增加。「國家的需求創造了他們 但,從字面、空間都很孤立的宅世代背後,其實是個人主義走向極致後 八月中旬週末,網路部落格主、三十歲的史丹利在信義誠品書店的簽書 三年前,為了殺時間、排遣工作的不愉快,他不經意寫起部落格 他的網站曾一度掛掉,不消幾分鐘,馬上有網友寫信問他怎麼了? 「我突然意識到網站那麼多人看,原來我也能有影響力,」他說。 和部落格上的史丹利相比,他本人有些羞澀、不多話 不少部落格與討論版就像宅族們的客廳,每天不進去就混身不對勁 特別是年輕一輩看待自我的價值,與求溫飽的上一代不同 奧美整合行銷品牌發展總監籃雅寧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很愛成名 「他們從小到大都是注目的焦點,習慣接受別人的眼光、稱讚、愛 他們也許不是實體世界的主角,或他們的特點與才能無法在現實世界發 I尋找We 矛盾的需求 舞台,有的是互相取暖、無意義的打屁聊天;但也存在有意義的分享 「像慈濟一樣,我們有很大的分享與組織動員力,」鄭保志說 有的人無法理解宅族們力排萬難參加網聚。但一位火車迷在平凡的辦公 同時渴望孤獨與群體的生活,這種交雜自我與群體的矛盾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陸霖以時下流行的iPod 於是,宅族渴望沒有包袱的歸屬。網路正符合「要孤獨可孤獨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實體世界找不到同好嗎? 一來同好難尋,二來數量不足,三來,真實人生總是戴著面具 相信實力主義與多元品味 除了殺時間或分享,對部份宅族而言,虛擬世界更是理想與才華展現的 網路是比現實生活更公平的競爭舞台,只要夠熱血、用功 三十歲的徐子涵就是個例子。他是台灣最早加入維基百科的用戶群之一 他更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重型機車宅,十五歲就騎機車橫越澳洲大陸 實體世界的徐子涵只有高中學歷(因修不到想要的課 像徐子涵一樣,成為業餘專家(pro-amateur) 交大土木工程系大三學生劉士瑋從小是動漫迷,他經常在討論版上告知 許多宅族對喜愛的人、事、物有超乎常人的耽溺,就是期待成為該領域 強調實力主義外,網路世界的豐富,更滿足宅族多元文化與品味。 以往鑽研動漫、電玩、火車、3C產品的宅男宅女,容易被指稱是玩物 大眾文化與菁英文化平起平坐,讓宅系生態比前幾個世代的文化都要豐 業餘達人滲透企業、國家 百萬宅族帶動的是新價值、新生活型態,很多人開始研究 《天下》特別與「東方線上」合作,從「東方線上」資料庫進行兩個群 以網路購物行為為例,宅族正改變大眾的習慣。 七年間,台灣網購市場從九十億台幣,至今超越一千四百億 這表示宅族的影響力滲透你我,也影響賣商品的企業。 原因是:宅族是最挑剔的業餘專家,在這個「懷疑者的年代」 咖啡討論版上,同好們從中南美洲共購咖啡豆;甚至美食版還曾出現 掌握網路發言權的特性,使企業直接瞄準宅族基地,像直接進入社群網 宅男宅女還有一種被忽略的能量:企業的研發大軍。 以台灣的電玩產業為例,目前上線前都會請玩家除錯(debug) 面對宅時代大批的業餘達人,企業與國家該擁抱還是拒絕 宅時代的反思 宅時代,當然也隱藏危險。 有人因為宅而忽略實體世界該扮演的角色、責任,務「虛」不務「實 甚至,日益增加的小宅男小宅女,在判斷力不夠成熟 宅世界裡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像Mobile01、張培仁 「我宅,故我在」,當世界的遊戲規則逐漸改變,從個人、企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