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別人看是陷阱我卻抓到機會

文章出處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7675


金昇浩:別人看是陷阱我卻抓到機會

韓國最大製藥集團掌門人的逆勢學

貧民窟出身的金昇浩,永遠都在逆勢中出擊;他的能耐,不僅讓保寧製藥稱霸韓國,連日本龍角散社長都願意為他站台。

(文)胡釗維 (攝影)張家毓

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連藥師資格都不具備的人,如何創立韓國最大的製藥集團?一個什麼樣的藥商,連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社長藤井隆太,都願意親自飛來為他站台?已過古稀之年的韓國保寧製藥(Boryung)集團會長金昇浩日前來台,主持其自傳《機會不等人》的新書發表會,並揭開這家年營收超過四千億韓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二億元)製藥集團的成功之道。

今年邁入五十週年的保寧製藥集團,旗下擁有七家子公司,其中並有兩家在韓國掛牌。保寧集團的營業額是國內最大製藥公司永信製藥約四倍,難得的是,保寧不只在韓國市場稱霸,還為多家國際大廠如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法國必奧迪朗斯(Biotherax)藥廠與必治妥(Bristol-Myers)等代工藥品,當中吉胃福適(Gelfos)一項,在亞洲地區的胃藥市占率將近五成,至今累積生產量足足可繞地球十圈。

不只扮演代工角色,保寧在新藥開發上同樣出色,保寧是全球第二家成功開發出肝炎疫苗的藥廠,不只如此,其高血壓治療劑與抗癌藥等,在全球藥品市場更已排前三名。

談起金昇浩,在韓國他與三星(Samsung)集團會長李健熙同獲韓國總統頒贈「韓國生產大獎」;在全球,他的藥品代工實力,也讓日、法大藥廠佩服。

金昇浩究竟是何許人物?此行來台,不但驚動韓國最大電視台——朝鮮電視台在內的三家媒體,派出採訪團隊隨行,記者會上,甚至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社長藤井隆太也特地飛來。他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雖一再謙稱保寧只是家「小而美」的公司,但談起未來展望時,他卻是提高音量,拍胸脯定出三年後集團營收一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五十億元)的目標。原本只是抱持經營藥局創業夢想的他,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韓國最大製藥廠掌門人?

在兩個小時的專訪過程中,金昇浩不只一次握拳敲擊桌面說道:「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追來的。」他追來的機會,當時在別人眼中,經常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爛攤子,也因此,曾有同業稱他是個走運的人。對於這個說法,他則不客氣反駁,「世界上有許多看似走運的事,其實追根究柢,全是留給已準備好的人,其實,好運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這位韓國最大製藥廠的掌門人,童年時代生長在貧民窟,在他十八歲以前,飢餓,是每天都得碰上的難題,「一頓飯的時間花不到三十秒,往往大口喝一碗粥就結束了一餐。」在他記憶中,最讓他垂涎的一頓「大餐」,竟是學校老師不捨他骨瘦如柴,請他吃一碗淋上辣椒醬的大麥飯,金昇浩說:「這是我此生吃過最美味的一餐。」

因為貧窮,高中畢業後,金昇浩選擇投身軍旅,七年軍旅生涯,他存下三百萬韓元(約合新台幣十萬元),這筆錢,就成為他日後創業的資本。一九五七年,金昇浩在當時首爾規模最大的東大門市場商圈成立保寧藥局,當時,全韓國的藥品代理商超過七千家,藥局則僅有千餘家,由於藥品全由批發商代理製藥廠的銷售業務,像保寧這樣的零售藥局,藥品必須從批發商手中進貨,根本沒有任何價格優勢。

困境突圍:讓利贏得第一步 五年內成為韓國最大藥局

甚至,當時多數批發商都有長期合作的零售藥局,因此,他們只供貨給特定藥局,造成全韓國前五十大藥局,就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保寧藥局就是在這種困境下起步的,不過,對金昇浩而言,如此困境反而是他的機會點,在他接受專訪時即指出,「換一個念頭想事情,經常就能豁然開朗。」

讓利,讓金昇浩贏得了第一步。要打破困境,金昇浩的做法是,他將藥品的銷售價格壓到最低,其他藥局抓至少二○%的利潤,保寧藥局卻至多只賺八%的利潤。這還不夠,由於保寧並非藥品批發商特定的支持對象,消費者能在保寧買到的藥其實有限,為此,金昇浩成立了「自行車採購隊」,凡消費者需要的藥品,但保寧藥局並無銷售的,即透過「自行車採購隊」到其他藥局購買,且以相同價格銷售。

以消費者立場思考的讓利經營,竟讓保寧藥局突圍成功,保寧成立的第五年,迅速成為全韓國最大藥局,當時,每五位首爾人,就有一位是保寧的顧客。金昇浩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賺來的。

六○年代初期,就在保寧成為全韓國最大藥局之際,韓國藥品市場因政府調整政策,再次對行業造成衝擊。當時,韓國政府以調高進口關稅來支持國產藥的發展,如此一來,原先靠著進口藥品而大發利市的藥品批發商,一夕之間生意一落千丈,兩年內,韓國有超過一半的藥品批發商倒閉。

正當整個市場氛圍轉向對零售藥局有利時,金昇浩卻選擇在藥品批發商行業最艱難的時期,反其道而行投入該行業。金昇浩指出,原因有二:一、當時韓國國產藥的生產技術仍相對落後,因此他認為,進口藥仍將是市場主流;二、他有心投身製藥行業,他認為成為藥品批發商,進而為國際藥廠代工,才是最可行的一條出路。

逆勢操作:批發商倒閉,他投入三年拿下兩成進口藥獨家經銷

金昇浩的逆勢思考,反而啟動了保寧大轉型。在多家藥品批發商相繼倒閉之時,金昇浩順勢拿下多家國際藥廠的代理權,不只如此,相對當時其他藥品批發商多半採三個月票期付款的方式,金昇浩則一律支付現金,這個做法更讓保寧在三年間,即取得全韓國超過兩成的進口藥獨家銷售資格。其間,由於採取支付現金方式,雖導致保寧的利潤有限,但他自創「傳票制」(編按:顧客在藥局購買藥品後,即開出傳票轉給管理部,管理部依此掌握藥品的銷售量與訂購量,類似現今POS銷售點管理系統),讓成本能控制到最低。

金昇浩談起這段轉型過程時提到,媒體曾問他:「你是不是因為比別人走運,所以能夠有今日的成就?」金昇浩的回答是:「要說我走運,不如說我善用機會,別人看是陷阱,我卻看到是機會,但光看到還不夠,要能伸手去抓才行。」

一九六五年,韓國政府對進口藥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然而這在金昇浩的眼裡,又是一個天大的機會。金昇浩知道,唯有韓國政府限制進口藥品,國際大廠才會開始思考尋求韓國當地藥廠代工的可能,當機會出現時,他將頭號目標鎖定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日本知名治咳藥龍角散。

這個大膽的舉動,充分顯示出金昇浩追機會而非等機會的經營哲學。金昇浩竟將過去經營藥局好不容易攢下的錢,全數用來興建當時全韓國規模最大藥廠,以博得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的信任,兩年後,保寧與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簽定技術合作協定,正式生產龍角散。從小藥局到藥廠,這條路,金昇浩整整走了十年,時至今日,保寧仍是全球除日本原廠外,唯一具備龍角散生產能力的藥廠。

日本龍角散株式會社社長藤井隆太即表示,保寧能夠取得龍角散的技術授權,以當時韓國民族的仇日情結,以及日本企業一向的保守態度,金昇浩這把賭注的確相當冒險,「但成功踏出這一步,就注定保寧能有今天的成就。」

大膽躍進:砸下所有積蓄投身研發 高血壓、抗癌藥躋身全球前三大

「一件事,前一個階段有了好結果,下一個階段就會有好的開端,」金昇浩說道。果然,當保寧開始生產龍角散後,其製藥能力也開始逐步獲得其他國際大藥廠的信任,往後的十年間,包括日本救心製藥、法國必奧迪朗斯藥廠等,甚至當時全球的前三大藥廠必治妥,都相繼與保寧簽定了代工合約。

一九八二年,金昇浩為與國際大廠做區隔,他選擇投身研發程度更高的醫院用藥市場,這條路更為艱辛。目前保寧陸續開發的抗癌藥、高血壓治療劑等,在全球藥品市場都已排名前三,甚至,保寧還成為全球第二家開發出肝炎疫苗的藥廠,而得與國際大廠相提並論。

在這段高研發支出期間,獲利雖受影響,秉持危機就是轉機的信念,金昇浩就靠代工製藥來彌補。不過也因為保寧強化代工製藥的能耐,反而讓他為法國必奧迪朗斯藥廠代工生產的胃藥「吉胃福適」總量,高過原廠。

仔細觀察,金昇浩一路來的成功,從未有捷徑,如同金昇浩自傳書名《機會不等人》。他說,「機會不等人」這句話是他勉勵人用的,他給自己的標準其實更高,他要求自己「機會是可以創造的」,也因為不斷為自己創造有利棋局,成就了這個韓國第一大藥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