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華碩分割代工為和聯、永碩

文章來源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56817_A4I7O077W52YIT56SPBP8

華碩分割代工為和聯、永碩
品牌留在華碩 和聯專責電腦代工
永碩主掌機殼模具及非PC代工業務

陳玉娟╱台北2007/07/03
 
  華碩2日閃電宣布品牌、代工分割消息,董事長施崇棠表示,品牌事業將留在華碩,而百分之百持股的代工事業則分割為和碩聯合(Pegatron technology)及永碩聯合(Unihan technology)2家子公司,前者負責電腦代工事業,後者負責機殼模具研製及非電腦代工業務。華碩目前淨值約新台幣1,400億元,分家後2家子公 司將取得820億元資金,母公司華碩則留下580億元,分割基準日暫定為2008年1月1日。

華碩除將代工切割為2家公司外,包括大陸等 地子公司亦會針對負責業務進行分割,例如翔威、亞旭及即將清算的日月明劃至華碩品牌公司,和聯旗下有華擎、AMA、威碩、名碩、昌碩及墨西哥廠等,永碩則 擁有凱碩及捷克廠等。而對於分家時間點,施崇棠說,其實分家可再快一點,後悔沒有早點切割。


在 高層布局方面,未來華碩品牌公司仍由施崇棠擔任董事長,團隊成員包括業務總經理曾鏘聲等,2家代工子公司和碩、永碩則皆由現任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接掌董 座,而創辦人之一、華擎董事長徐世昌則擔任副董事長,由童子賢一手領軍的工業設計團隊亦併入和聯,原OEM事業處、伺服器事業處,負責板卡、筆記型電腦 (NB)、桌上型電腦(DT)及伺服器代工業務的童旭田、程建中等人則為和聯核心團隊要角。

施崇棠表示,為發揮自有品牌經營與代工業務切割綜效,華碩一直積極進行組織重組及專業分工,以提高整體競爭力,預定2008年1月1日將正式完成分家事宜,代工事業取得820億元資金,分割為和聯、永碩2家子公司,而為全體股東權益著想,此次採用母子分割法並不影響公司淨值。

針 對外界質疑代工事業為何拆成2家公司,而非1家公司,施崇棠強調,和聯取得700億元資金,主要是以PC代工事業為主,永碩則擁有120億元資金,主掌非 PC代工業務,而另分割出永碩的主因是考量接下來在非PC代工領域還有其它購併、入股及策略聯盟計畫,有些合作夥伴會考量對方主力營運業務對於自身是否有 幫助,加上若合作一方淨值過大,對於對等洽談合作細節會有些阻礙,在多方評估下才切割為2家子公司,但在任務完成後,最終2家公司應會合併為1家公司。

此 外,由於華碩是百分之百持股2家子公司,外界亦質疑子公司獲利將會再回到母公司手中,分割已失去意義,施崇棠對此表示,品牌、代工切割後,2家代工公司將 規劃掛牌上市,原則上以台灣為主,也會考慮海外上市必要性,2008年會積極採取引進特定投資人及進行員工釋股等多元方式。

施崇棠強調, 目前產業環境已不利於華碩品牌與代工業務並存,隨著品牌業務擴展,在爭取代工業務時頻遭對手以共享資源安排及品牌業務實力提出質疑,近期在多家客戶反應 下,華碩加速品牌、代工切割大計,並進行無數次沙盤推演,希望能將組織、人事衝擊降至最低,並符合客戶需求,朝「只有第1,沒有第2」目標邁進,亦會持續 落實垂直整合分工策略。

施崇棠指出,華碩2006年合併營收約達5,602億元,品牌事業營收比重約33~38%,2007年目標則約7,500~8,000億元,品牌事業約佔2,500億元,和聯相關部門約3,000~3,500億元,永碩相關業務則約1,500~2,000億元,其中,永碩2007年即可開始獲利。

童 子賢則強調,在宣布品牌、代工分家時程細節後,代工業務2~3個月內會有顯著成績出現。業界對此推估,由於華碩已與多家品牌業務洽談多款訂單,為避免重演 蘋果(Apple)掉單,加上因應多家客戶要求,才會迅速發布分家大計,期望能令大單安心落袋,當然更希望蘋果訂單回流。

華碩財務長張偉明針對分家細節表示,和聯將 擁有1,026億元資產,負債為326億元,營業價值700億元,和聯將以每股發行價格43.75元,發行160億股予華碩;永碩資產為273億元,負債 153億元,營業價值120億元,未來永碩將以每股發行價格15元,發行8億股予華碩作為對價,2家子公司將帶走820 億元,華碩品牌母公司則為580億元。

另外,華碩母公司暫未有減資計畫,而先前有關以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 (GDR)部分,則是因應分家預作準備,分割後持續往巨獅平方目標邁進。

沒有留言: